七个机制:确保榆林能双赢
——榆林市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调查之三
榆家梁煤矿的环境污染治理昭示了榆林环保与经济双赢的美好前景。
纪念“6·5”世界环境日活动。
榆林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而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如此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重工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过度消耗与破坏。
目前,榆林市践行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理念,就是要由“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已经由一种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改变为一种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新理念的具体行动就是要建立基础导向、减排倒逼、市场配置、环评前置、环境准入、整治促进、科技创新等“七个机制”。
“七个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将使榆林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长效化、制度化,进而实现二者双赢。
基础导向,增强环境保护的话语权
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并将实施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战略规划,榆林已经确定为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市。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榆林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足等约束和挑战。
为此,榆林实施环保的基础导向机制,也就是以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基础,发展环境保护基础导向性作用,增强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促进环境与经济融合发展。
榆林目前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资源开采,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在今后的发展中,榆林市将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方式,切实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在进一步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上寻求突破,在拉长产业链上多做文章,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狠下功夫。同时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实际,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行业增长,鼓励发展“技术先进、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项目,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环境是所有发展都赖以依存、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应该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优先考虑的因素。”这已经成为了榆林人民的共识。
减排倒逼,展现环保的刚性约束力
榆林市副市长艾保全认为,环境保护将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要求经济发展走少排放、低排放道路,这将产生倒逼机制,对经济行为主体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约束条件,促使其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激励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这在客观上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
由于煤炭消耗量增长较快,污染增量逐步增加,榆林市面临严峻的减排形势,提出采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通过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有效控制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排倒逼机制就是要充分运用污染减排刚性约束所形成的机制,倒逼各级政府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步伐。
在工程减排中,榆林市以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为重点的二氧化硫工程减排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的化学需氧量工程减排项目也实现“零”的突破,同时,榆林市积极实施工业企业废水处理和油区废水回注工程建设。截至7月份,全市累计建成兰炭企业尾气脱硫设施6套、开工建设15套,低氮燃烧装机容量
达420万千瓦;规划建设的14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其中8座实现正常运行。
几年来,榆林市一大批高耗能企业退出市场,关闭了60万吨以下小兰炭企业272户2004万吨产能;关闭建材企业82户,淘汰产能7.8亿块(砖);关闭电石、硅钙企业27家,淘汰产能14.66万吨。对8户热电联产企业实行以热(汽)定电,对供电标准煤耗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0%的或全国平均水平15%的小火电机组强制关停,关停了榆林氮肥厂、府谷氮肥厂、吴堡氮肥厂等污染严重的小化工企业。在化工行业中积极推行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和资源化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神木金联粉煤灰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使生产的废物,成为后续生产的原材料,有效减少废物排放,建成了没有废物排放的型焦生产线、用电石渣制水泥的生产线,用粉煤灰、脱硫石膏制免烧砖的生产线, 同时,榆林市全面打造污染减排体系建设,建成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减排统计体系,建立减排考核体系,同时加强减排监察体系建设。
市场配置,环保不再单靠行政命令
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制排放的话,就像吹气泡一样,迟早会破裂,后果非常严重。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行政命令式,一种是采取以排污权交易为主要形式的经济手段。市场配置机制就是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税收、价格、财政、信贷等政策措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环境资源、总量减排指标等,这种引入市场化的运行方式,有利于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
企业排污是要交钱的,因为它们污染了环境,但如果它们通过有效手段减少了排污量,则又可以赚钱了因为“省”出来的排污量可以用来交易,卖给其他企业。
我省于2010年3月正式启动了全省二氧化硫排污权储备交易试点工作,当年6月5日,陕西环境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陕西省首次排污权交易竞买会成功举行,参与竞拍的12家企业中,陕北五家企业项目独揽2300吨二氧化硫的排污权,总成交额944.9万元,二氧化硫排污权起拍基价为2500元/吨,最高成交价为4200元/吨。
榆林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不足。排污权交易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污染减排和环境保护、提高环境容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推进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突破口。面对榆林经济的快速推进,环境容量资源有限和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因此,有关专家在《榆林市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榆林必须充分利用陕西省排污权交易机制,鼓励省批项目积极通过省排污权交易机制获得排污指标。同时积极筹措资金,设立榆林市排污权储备资金,通过陕西排污权交易所直接购买、储备排污权。
环评前置,企业项目先过环保关
如今,创办一个企业,上马一个项目,前期工作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出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评前置,就是把环境承载力作为规划和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用环评制度严控“两高一资”项目,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榆林市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体系,在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审批、重大产业布局等各个方面全面落实环境影响一票否决制,切实把环保优先方针贯穿于决策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避免出现决策失误。
开发建设环保先行,榆林市严把项目建设环境准入关,以环境功能区划、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依托,通过空间管制、总量控制、项目审批“三位一体”的方式加强环境准入管理。在此过程中,榆林市严格执行规划环评和区域环评前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全面落实区域限批、行业限批。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生态和各类保护区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县区,暂停审批。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和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项目,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依法取缔。
环境准入,严格把关与优质服务的双重凸显
榆林市坚持以污染总量控制为核心,以环境功能区划、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依托,通过空间管制、总量控制、项目审批“三位一体”的方式加强环境准入管理。
今年上半年,榆林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216个,涉及投资646.72亿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针对简单低水平重复建设、“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的12个项目,环保部门作出退回报告书、不予批复或暂缓审批的决定,涉及投资8.6亿元;共验收建设项目46个,开展工程项目环境监理41个。
榆林市环境保护局局长赵勇说:“环保工作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要强化一个意识,就是要体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搞好依法规范服务、主动热情服务、优质高效服务。”
在严格把关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榆林市建立了项目环保申报登记制度。通过申报让建设单位了解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准入条件以及选址是否可行,避免建设单位乱跑乱闯,浪费时间,走弯路,耽误项目建设进度。同时环保部门也在提前介入,主动指导,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第一时间掌握了情况,为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奠定了基础。通过申报登记,先后劝退了榆阳华通煤焦经营、神木聚鑫源煤焦油加工等10多个工艺落后、污染转嫁、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项目。
同时,榆林市开辟了“绿色审批通道”,对符合中央政策要求和环境准入规定的河道整治、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饮用水源保护等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榆林机场高速复线、无定河综合整治、王圪堵水库等项目环评文件在报送评估中心后三天内就拿到了评估意见。除此以外,榆林市支持科技型、环保型和集约化、深加工、高附加值项目建设,环保局从技术上指导帮助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依照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原则,延长产业链。
整治促进,环保执法为经济发展护航
环保理念先进与否,服务成效如何,最终还要通过依法行政来体现。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是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整治促进机制就是以环境污染整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榆林市2009年掀起一场大规模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榆鹰行动,受到国家环保部、省环保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榆鹰行动是一场大规模的在全市各处的水源地、大中小型能源化工企业等进行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此次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557人次,检查各种厂矿企业2332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42家,结案42家,挂牌督办78家,断电停产5家,限期整改276家,罚款2200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入“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环境整治的工作更显重要。为全面掌握全市涉及兰炭企业建设情况、分布状况、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现状,强力推进兰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高耗能行业健康发展,榆林市环境监察支队于今年3月上旬,组织市县环境执法人员对60万吨规模以上的兰炭生产企业进行了为期7天的异地交叉执法检查。从现场检查情况来看,与去年相比,全市62户60万吨规模以上大兰炭企业配套项目大部分已经建成,荒煤气得到综合利用,大部分企业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运、脱硫设施正在建设,其他企业也加快了建设进度。
今年4月26日起,榆林市又在全市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在各县区自查的情况下,市环境监察支队组织执法人员共抽查了57个涉及危险废物的单位和企业。检查的重点是油气开发行业、电力行业、化工行业、汽车修理厂(4S店)等行业企业,基本查清了各单位和企所产生的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情况,为下一步强化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建设整治促进机制中,榆林市要求依法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督促解决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环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还需在环保工作的深度上下狠功、用猛劲,切实做到“三个到位”。即对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到位、对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涉及的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责任追究到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到位。
科技创新,为环保事业带来强力支撑
环保要兴,必须有坚强的科技创新作为依托和支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以科技支撑和引领环保事业,这正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科技创新的作用和价值。环保事业的发展必然带动环境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环境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也一定会支撑和引领环保事业的发展。
榆林市在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努力壮大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环保产业,这不仅有利于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解决环境问题,同时也是倒逼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腾出和扩大环境容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关键举措。
榆林市将重点扶持污染源治理、矿山生态修复、清洁能源、生态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生活垃圾和废旧电器等废弃物资源化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和创新,推动环保科技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发达的优势,推动关中高新技术企业来榆投资建厂,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环保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引导,产业引导资金要向环保科技项目倾斜,年度科技计划要优先安排环保科技的研发、示范和推广,促进环保科研成果转化;着力形成一批环保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环保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推广一批环保示范项目,力争环保产业产值增速年均超过10%。
同时,环境监测也是一项业务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监测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在2009年投资40多万元购买的流动注射分析的基础上,2010年选派技术人员进行了氨氮、挥发酚、氰化物、总磷、总氮5个项目的分析培训,以解决分析项目的自动化能力,又投资140万元,购买了美国热电公司生产的ISO气质联谱仪、ICE3500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增强有机项目分析和重金属的测定。环境空气自动站增加了美国热电红外吸收法一氧化碳分析仪、紫外吸收法臭气分析仪,开始了这两个项目的监测日报。 (来源 陕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