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清洁卫生在香港60年的发展历史 值得国内城市管理清洁参考
在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我们还了解到一些香港清洁卫生历史。香港政府发起的“清洁香港运动”,已近60年。
看看香港60年的清洁卫生历史,相信会对国内城市清洁卫生管理有所帮助。
上世纪40到60年代:平安小姐大受欢迎 (图省略)
1948年,香港当局开始每年推行一次全港性清扫行动,每次为期两星期,一直维持到1954年。
1969年,香港政府推出“平安小姐”这个卡通宣传人物,“平安小姐”在不同主题海报上铺天盖地出现,呼吁市民注意家居清洁、防治蚊患及吃饭先洗手等,家喻户晓,大受欢迎。
上世纪70年代:垃圾虫和闪电队
为加强市民清洁香港意识,政府创造了不少象征标志,给市民留下深刻印象。
包括:人见人憎的“垃圾虫”、娇俏可人的“清洁小姐”,以及1975年创造,用来对抗垃圾虫的可爱“小白兔”。
同时,还在一些肮脏街道上竖立“垃圾街”告示牌,再邀传媒采访拍照,做反面宣传。
成立志愿者“闪电队”,应市民投诉清除垃圾黑点。因迅速有效,得到市民大力支持和欢迎。
上世纪80年代初:继续强硬措施
政府设计了一幅宣传画:一对“怒目而视”的眼睛,配以“乱抛垃圾、人见人憎”等语句,时刻提醒市民保持香港清洁,让市民时刻警觉乱抛垃圾是惹人讨厌的行为。
同时修订法规,增加最高罚款至5000元及入狱六个月,警方首次参与检控乱抛垃圾人士。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爱心主题(图省略)
清洁香港运动已深入社会每一角落,运动宣传也转以关心和爱心为主题,在一些海报上采用一颗心标志及“清洁香港·人见人爱”标语。
1987年,当局希望市民自发投入清洁运动行列,宣传重点加强社区参与及市民自动自觉精神,由歌星谭咏麟演唱的宣传歌曲《一于响应》所有人耳熟能详,在80年代相当流行。
上世纪90年代:“清洁龙”家族现身
采用“清洁龙”家族正义形象。清洁龙家族一共有五位成员,分别是“清洁龙”、“沙滩龙”、“郊野龙”及两条小龙“小清”和“小洁”。
“清洁龙”于1991年率先参与保持香港清洁的工作。“清洁龙”身穿不同衣服,经常出席各项宣传活动,极受小朋友欢迎。
政府还邀请多名当红艺人担当“清洁之星”,呼吁市民保持香港清洁。
1992年清洁运动的宣传主题便运用“家庭”这个概念,“香港是我家 清洁齐参加”这口号便出现在各种宣传物品上。
1993年起推行“保持香港清洁”活动资助计划,鼓励地区团体或学校举办清扫活动。
清洁运动不单使香港有了整洁市容,而且渐渐在市民之间,尤其在年轻一代中,培育出强烈的公民意识。
新世纪:全新的“清洁香港计划”
2000年,公布全新“清洁香港计划”,从2000年12月开始,为期三年。
2001年,立法会通过定额罚款法例,第二年定额罚款制度正式实施。
七个部门公职人员获权执法:食物环境卫生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房屋署、渔农自然护理署、环境保护署、海事处及香港警务处。
不过,政府官员认为,执法只是最后一环,更加重要的是提高市民清洁意识及取得市民通力合作。
2003年,非典暴发后,政府采取“绝不容忍”态度,严厉执法,把定额罚款金额由港币600元增至1500元。
环境卫生课程进入学校,食环署和教育统筹局推出大量计划和活动,向学生宣传清洁香港的信息。
2007年,又提出把香港打造成亚洲最清洁城市的目标。
2009年清洁香港运动会,推出全新运动口号“全城动响应全城清洁运动”。
可见一个城市的清洁,绝不仅仅是清洁那么简单的事。一个城市变得清洁的过程,也正和它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同步。
清洁急救网-传承清洁文化,追求品质生活。为清洁、物业、家政、酒店餐饮、城市管理等各行各业提供系统、全面、专业服务。
清洁急救网与深圳旅游公司合作,为会员提供组团到香港感受清洁、学习先进清洁技术、旅游游玩购物活动,详情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