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余县注重突出“点镇线面”结合,狠抓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助推农村清洁工程深入开展。
一是攻“点”示范:即各个乡镇重点打造1—2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点。“示范点”上确保做到“九有”,即有宣传栏、有保洁员、有“三桶”、有保洁用具、有沼气池、有垃圾分类棚屋、有废品回收点、有建筑垃圾堆填点、有管理制度。
二是入“镇”提升:即全面提升全县10个集镇卫生保洁成效。每个乡镇成立好环卫所,配齐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和办公用具,健全圩镇环卫队伍并履职到位,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构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集镇整洁干净没有卫生死角。
三是沿“线”推动:即对各乡镇交通主干线开展全方位、深层次、严要求的清洁卫生整治行动。“线”上实行“谁管辖、谁包干”责任制,以治理道路两侧的脏乱差和构建公路沿线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为重点,确保交通主干线沿线的田间地头、河流、水塘等可视范围内无垃圾堆及乱倒垃圾等脏乱差现象。
四是全“面”覆盖:即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结合“三送”工作,全面做好全县面上工作。
一是深入宣传培训。与“三送”工作紧密结合,对所有村点广泛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意义及“1+3+5”操作标准的宣传培训,进一步增强村民环卫意识,激发净化洁化美化家园热情,提高农户无害化处理垃圾的操作水平。
二是加强教育管理。乡镇及理事会加强对群众垃圾分类的管理,对已开展过宣传培训却仍不懂垃圾如何分类的群众,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教育引导,确保全县广大群众了解农村清洁工程,支持农村清洁工程,参与农村清洁工程,彻底转变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
三是强化奖惩力度。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及督查调度机制,严格实行量化考核,对垃圾分类落实好的农户给予奖励,对垃圾分类落实不到位的农户给予处罚,继续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并切实把考核结果与评定干部业绩和奖惩挂钩,积极弘扬先进、鞭策后进。
四是配齐硬件设施。乡镇有“三箱(桶)”、垃圾清运车、垃圾处理中心(或垃圾填埋场);村点有一套统一的垃圾处理设施,保洁员有一套统一的清扫工具,每户配有“三桶”。
五是完善回收网络。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的原则及“四级网络、四统一、四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大余县陶园城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乡镇废品回收中心、村废品回收站、村庄(建设点)废品回收点四级回收网络建设,以确保应收尽收。六是健全长效管理。组建农村清洁工程理事会,完善门前三包、村规民约等责任制度和相关奖罚办法,开展常态化评比工作,强化保洁员队伍监督管理,形成卫生保洁长效管理,确保农村清洁工程深入持久开展。(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