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清洁、消毒、保洁是确保医院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是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物业或清洁公司在承接医院保洁项目除了开展日常保洁基础培训外,还需要针对项目特殊性开展专业性培训,以确保项目顺利执行和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
01据环境感染危险度类别和卫生等级管理要求选择清洁卫生的方法、强度、频率,以及相应的清洁用具和制剂。推荐采取清洁用具颜色编码,红色-卫生盅洗室,黄色-患者单元,蓝色-公共区域。
环境感染危险度分类
低度感染危险区域: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中度感染危险区域:普通住院病房、门诊部、功能检查室等。
高度感染危险区域:感染性病区、急诊、中心供应室、实验室等。
极度感染危险区域: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病房、导管室、血液透析中心、器官(干细胞)移植病房等。
环境卫生等级管理
A.清洁级
低度感染危险区域,以及中度感染危险区内的公共区域适用于清洁级卫生等级管理:在环境清洁卫生实践中,以采用清水清洁为主,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清洁卫生频度>1次/d,必要时可以提高清洁频度。清洁级卫生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整洁、卫生、无异味。
B.卫生级
中度感染危险区域,以及高度感染危险区内的公共区域适用于卫生级管理:卫生级的环境清洁卫生时间应以清洁级的卫生管理为基础,每日>1次,或在全天诊疗活动结束后,在清洁的基础上实施低水平消毒。卫生级卫生管理标准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微生物载量控制在无害化水平之内。如若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消毒,如污点的清洁/消毒。
C.消毒级
高度、极度感染危险区域适用于消毒级管理:消毒级的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以清洁级的卫生管理为基础,每日消毒频次>2次,对于高度怀疑有感染隐患存在时,每次诊疗活动结束后都应实施消毒。消毒级卫生管理标准应达到区域内环境和物体表面不得检出致病菌和耐药菌。一旦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清洁/消毒。
02环境清洁卫生实践,应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或采用清洁一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如消毒湿巾。
03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按由上而下、由洁到污的顺序进行;有多名患者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的原则实施清洁卫生;需采用真空除尘时,应采用排气口带有空气过滤器或中央真空吸尘系统。
04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消毒剂,严格遵守产品使用指南要求的应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溶液的配制应实行现配现用的原则,并在应用中有空间和时间的规定,推荐隔离病房(或相当的区域)实行“一用一换”,每3个普通病房(标准间)“一更换”;时间上推荐每60min更换。消毒剂的使用应关注环境和物体表面的兼容性。消毒实施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05清洁剂使用应遵守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的应用浓度,应根据应用对象和污染物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清洁剂,推荐卫生盅洗间采用酸性清洁剂,设备和家具表面采用中性清洁剂,有严重污染的表面采用碱性清洁剂。应用中应关注与清洁对象的兼容性。
06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洁擦拭应规范、有效清洁,杜绝清洁盲区(点);严禁将使用(污染)的抹布、地巾(拖把)“二次浸泡”至清洁/消毒溶液中。
07一旦发生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采取清洁/消毒措施;被大量(≥1OmL)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采用可吸湿性材料清除污染物,再实施清洁和消毒措施。
08不推荐采用高水平消毒剂对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常规消毒;不推荐常规采用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喷洒消毒。
09推荐采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抹布和地巾(拖把头),推荐扁平脱卸式地巾(拖把);不宜使用传统固定式拖把。
10推荐采用洗地吸干机对大面积地面实行清洁卫生。
11推荐对复用的洁具(如,抹布、地巾(拖把头)等)采取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
12对频繁接触、易污染的表面可采用清洁一消毒一步法;对于难清洁或不宜频繁擦拭的表面,采取屏障保护措施,推荐采用铝箔、塑料薄膜等覆盖物,“一用一换”,或“一用一清洁/消毒”,使用后的废弃屏障物按医疗废物处置。
注:本文内容摘自《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相关链接:《医院清洁消毒管理实用大全》介绍
欢迎投资清洁急救网《清洁技术函授培训教程》至尊版,战略性合作,非诚勿扰!QQ664054289 13826569424
本网所发布图文、数据、观点资料除特别注明来源外,其余皆为clean120原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作商业用途,一律追究责任。